少子化的時代來臨,每個孩子都是寶,身為空間設計者,空間不只是保護孩子、如何為孩子創造從生活中學習的機會,不只是父母,更是每個大人都可以思考的課題。今年「日和設計」將持續於這個選題企劃的觀察與學習,希望把所見所聞,與更多人分享。

23845874_10208685594296660_1719974193455644670_o-2.jpg

當身兼設計者與兩個孩子的父親兩種角色時,我對空間的觀察,往往不再像過去年輕單身時,注重風格或獨特性,特別是以孩子為主的空間,更是有許多在風格以外必須考量的要點。

「用身體學習、自然反應」的建築

當我持續關注家族生活空間、以及幼稚園等孩童學習的空間時,格外吸引我注意的是在日本千葉縣佐倉市由山崎健太郎設計工作室設計的「白水保育園」。不僅因為這間保育園的設計榮獲「2017德國iF設計金獎」、「2016東京建築賞優秀賞」、「2016 JIA優秀建築賞」、「2015日本優良設計獎」等無數國際大獎肯定,而在台灣卻出現獲獎的幼稚園,最後被園方任意改動設計、加蓋後完全變了模樣的案例。這讓我不禁思考,像「白水保育園」這樣順應地勢所建的長型開放式大空間,究竟為什麼能夠符合幼兒教育的需求?

▲我們詳細傾聽設計者與園方的需求,發現兩者之間的理想並無落差,山崎健太郎對於幼兒空間的設計,在生活實用上與美觀同時兼顧。

▲「白水保育園」完工時所拍攝的照片,內外界線的模糊化,可以清楚看見山崎健太郎建築師所要表現的開放感。

▲我們前往「白水保育園」拜訪時,正是園方在籌備畢業典禮的時間點,戶外開闊的露台成為小孩表演最佳的觀賞區。

今年初春的時候,正好有一個到「白水保育園」見學的機會。我親自到了這所保育園,就在小朋友上課期間,親眼見證了空間主要使用者——小孩,以及園方老師們是如何在這個空間中學習。

這個建築外觀很簡單,順應著斜坡的地勢而建,兩側皆以大片透明玻璃圍起的建築,一邊是道路,一邊是老人之家,建築師以穿透的開放感,讓小孩們不只是空間內的主角,也是周遭環境的主角,不僅可以與老人們互動,創造交流的機會,在少子化社會中,就算只是路過,看到孩子活潑健康的模樣,的確會帶來無比的活力和勇氣。

▲順應著斜坡的地勢而建,完全讓自然風在內外穿梭。

▲堆高的土丘加上水泥管,簡單的材料卻成為小孩最愛的活動設施。

▲空間能承受各種運用的設計,這才能真正符合空間使用者的需求。

▲儘管沒有完工時的美觀,但卻是非常生活化的空間。

▲身為專業設計者,除了參觀大空間,觀察設計與建造的細微之處,也是必做的功課。

足以承受使用的空間

另外這棟建築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現場的樣貌與當初完工時媒體揭露的照片有了很大的不同。身為設計者,往往會很在意使用者如何使用空間,但畢竟設計者不是空間的使用者,當老師們怕年幼孩子跌到而在木地板上鋪上軟墊,在柱子之間掛上安全網,甚至在柱子上貼上色紙作品或是海報,看到這些令人眼花撩亂的「使用」,我很好奇建築師自己看到了會不會傻眼,但山崎健太郎反而覺得無所謂,他希望這個空間可以承受各種運用。我覺得這與我一直以來秉持的「使用者角度」不謀而合,只要預先設想好使用的大方向,做好讓空間承受各種運用的設計,這才能真正符合空間使用者的需求。

▲加上網子和軟墊,還拉了繩子掛毛巾,卻一點也不減損這個建築在設計之時的理念,這就是山崎健太郎所說「可以承受各種運用的空間」的意義。

再看到這張樓梯的照片時,我想起了當時園長說的話,大人會擔心這麼多樓梯小孩奔跑會跌倒,但是如果小孩因為奔跑而跌倒過一次,他就會記得這個痛,而學會有樓梯的地方要慢慢走。我們不能給他們完全的保護,但是可以教他們從經驗中學著保護自己。

透過感受發揮創造性

我從小因為沒有太多物質的滿足,讓我對於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喜歡自己動手拆解各種物品,從中摸索創造與手作的樂趣;但現在的孩子因為太過富足,也太被保護,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家或在外面的學習空間裡,也能自然地流汗、玩耍,弄髒、甚至受點小傷都沒關係,因為他們從生活中累積各種經驗之後,未來才有能力面對社會的考驗。

這次的見學,讓我也更加確定自己未來在設計上,不只要問大人的想法,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與高度,了解他們對家的看法,同時保留空間發展的餘裕,讓大人小孩使用者在空間中都可以感受到同樣的舒適與自在。

▲給喜歡創造的孩子留白的空間,看似雜亂的紙箱,其實是孩子自己做出來的秘密基地。(日和設計作品)

▲緊鄰著主臥室旁的育嬰室,也是未來十年內孩子的遊戲室、臥室和學習空間,預留了大量可移動式的收納,給予空間使用者更多使用上的自由度。(日和設計作品)

arrow
arrow

    hiyor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